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在《政府在PPP项目中违约的得与失》一文中我提到社会投资人的回报率在15%以上,有记者朋友问我这是否意味着公共一方吃亏了,因为政府举债的利率不会超过8%,而且如果采用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还不用纳税。如果PPP是零和游戏,那么这种观点是对的,但实际情况是PPP不是零和游戏,而且要创造价值,否则就没有必要做PPP了。

政府推进PPP表面上是为了融资,但其内在动力是为了推进改革、提高效率。政府凭借自身的信用,只要不讲代价,采取债务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的通道是很多的。只要不改变所有制,效率低下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。比如传统体制下,一个自来水公司需要1000职工,却有4000人;一个污水处理厂需要40人,雇员却超过了200人;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又保证不了质量;建成设施多年闲置以致腐烂;等等。谁能改变这种情况呢?南方比北方好一些,但也没有解决,体制原因造成的效率低下,只能通过调整体制才能解决。

我们大岳咨询对有些PPP项目做过初步分析,竞争较充分的PPP项目较传统体制可以提高效率30%左右,无论是投资还是运营成本提高的程度差不多。多数PPP项目较传统体制提高效率的程度都超过了10%,低于该水平的PPP项目一般情况下都有特殊原因,多与竞争不充分或不规范或没有竞争有关。当然,这些数据的测算仅仅考虑了财务因素,缺少政府对不同体制提供不同支持条件的考虑,有失公平。

所以说,投资人获得15%以上回报不意味着政府有损失,相反政府也节约了成本。

国外评价PPP项目有一种方法—VFM(资金价值)法,只有PPP模式比传统方式对政府有利(即VFM>0)时才采用PPP模式。由于我国政府与国企、央企和民企的关系错综复杂,很多条件没有办法说清有些也不便说清,计算VFM数值难以令人信服,这种方法的使用受到了限制,但不用这种方法并不影响在不考虑公平因素情况下用这种思路对PPP模式进行思考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金永祥

金永祥

90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、大岳研究院院长。在马凯副总理主持的《中英经济财金对话》上代表中方发言、亚行技援-国家发改委特许经营立法研究项目首席专家、住建部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成员和市长学院客座教授。带领团队完成了500多PPP项目,包括北京地铁四号线和池州模式等著名PPP项目,编写出版PPP书籍十余部。

文章